护栏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护栏厂家
热门搜索:
成功案例
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功案例

浅谈:科技战“疫”,飞贷金融科技加速金融机构数字化进程

发布时间:2021-10-22 18:16:36 阅读: 来源:护栏厂家
突然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,把大部分的行业、企业杀了个措手不及。在一系列严密的防控举措下,工人返岗复工的日期一推再推,部分企业不得不减产或休业,现金流迅速枯竭。中小微企业原本就遭受经济下行的压力,这次疫情对其很有可能是致命一击。

曾女士经营着一个连锁餐馆,为了应对春节消费旺季,提前购入了大量食材,没想到疫情之下客人纷纷退订,餐馆瞬间陷入经营困境,急需通过融资来渡过难关。曾女士的窘况在很多资金储备不足、抵御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微企业中普遍存在。

中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的“毛细血管”既活跃又脆弱易秀网。2月初,清华、北大联合公布了一组数据:调研的995个中小企业里,34%的企业账上现金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不足一个月,85%的企业维持生存时间不足3个月,而现金余额能维持6个月及以上的企业不足10%。流动性不足带来的痛让很多中小企业纷纷进入了倒计时。

疫情发生后尽管大多金融机构有意识地向其倾斜,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“老大难”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,甚至因为疫情而更添一道障碍——很多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上过分依赖线下的环节,如网点申请、实地考察等,这都随着线下场景的休克变得举步维艰商品详情页,传统模式金融服务存在的诸多局限性在此刻无处可遁。

面对受疫情刺激愈加凸显的融资需求,传统模式的金融机构受线下场景束缚“想贷而不能贷”,业务几近停滞,然而在数字化建设程度较高的金融机构中则是另一番景象。据了解,为了应对疫情,平安银行抓紧在APP内上线了“疫情专区”提供居家可办的服务,日活约占整体的20%,资讯版块页面的访问量疫情期间翻了一倍。鲜明的对比下,这次疫情无疑为金融机构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进程按下了加速键,金融机构线上化、数字化转型潮或将迎来高光时刻。

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应该如何实现呢?以大型银行为代表的实力金融机构基于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,结合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资源早已先一步进行布局,如兴业银行、平安银行、建设银行等,面对这次突袭的疫情也能快速反应,转战线上模块。而对于数字化自建能力相对较弱的金融机构而言,牵手金融科技公司则是快速完成转型的首要选择。

作为朱民院长归纳的国内金融科技四大模式之一——赋能模式的代表,飞贷金融科技无疑也成了当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首选。对应金融机构线上化部署的需求,飞贷金融科技可以基于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前沿科学技术,为金融机构提供成熟的全流程服务,帮助持牌机构快速完成数字化能力自建,并在金融科技领域形成了以下四个突出优势:

一是不同于其他单一或若干模块输出的企业,也不仅仅是一套简单的系统,飞贷金融科技是菜单化整体输出,既可以输出完整的移动互联网信贷体系,涵盖了在产品、科技、风控、大数据、品牌营销、运营等方面的核心能力,也可以进行个性化菜单选择输出。

二是安全性、稳定性和可靠性经过了数百亿资产的实践验证。有飞贷金融科技参与联合运营,项目可以在优良状态下开展,合作机构无需承担前期试错成本,投入成本、时间成本低且项目风险可控。

三是飞贷金融科技的体系具备强开放性和普适性,不需要依赖特定资源,可通过完全市场化、多样化、多渠道的方式进行营销获客,实现业务规模的大幅增长。

四是飞贷金融科技会作为“陪练”,提供包括数据、方案、各种建议的输出等方面的支持,在合作中将科技、风控、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完成能力转移。

飞贷金融科技业务模式

上述提到的几个特性使得这类输出非常适合在资金投入有限、人才储备不足、技术能力较弱的中小金融机构应用。目前,飞贷金融科技已与人保财险、北京银行、华润信托、通联支付等多家涵盖保险、银行、信托、支付四大金融子行业的头部企业达成合作。其中,与某国有大型银行的合作项目中,飞贷金融科技助力其单月最高获取新增客户接近10万,新增余额近20亿,效果不可谓不突出。

凭借领先的模式和科技创新,飞贷金融科技屡获权威认可。2018-2019连续两年,飞贷金融科技斩获世界银行和二十国集团(G20)旗下的全球中小企业论坛颁发的“全球小微金融奖”,成为唯一连续两度获得该奖的中国企业传统行业,还是唯一入选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中国金融科技案例,登上美国《时代周刊》、《财经国家周刊》等权威杂志,并连获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的高度认可。

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经不是一个新命题,疫情的刺激让金融机构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快线上化部署的紧迫性。科技向善,共克时艰,飞贷金融科技愿与金融机构携手共进,为中小企业减负纾困。

(本内容属于网络转载,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。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)